鏤雕也稱鏤空,它是把石材中沒有表現物像的部分掏去,但要在石材中保留原石材能表現物像的部分。如古代雕龍,在掏空龍口腔的同時,要保留口腔里的一顆“珠”。這顆“珠”,是原材料的一個部分,雕刻者用細刀,小心翼翼地通過小小的“龍嘴”,往里面鑿,鑿出一顆“珠”來。這顆“珠”剝離原石材使它滾動自如,但卻要比“龍嘴”大,不至于滾出“龍嘴” 。
施行鏤空雕刻的石料,必須質細性純,尤其是鏤空的部分,更不應有裂紋和高密度的砂隔,不然容易造成斷裂。“鏤空”使用的工具,除一般雕刻刀具外,還需要特制長臂鑿、扒剔刀、鏟底刀、勾型刀,以及小鋸刺等專用刀具。
“鏤空”常與圓雕或其他技法相結合,成為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。由于鏤刻內部景物的用刀受到很大的限制,只有依靠擴大人刀方向的辦法來彌補操作上的困難,故鏤空景物的設計要求,最好是多面透空。一般來說,透空的方向愈多,空洞愈密,鏤刻就愈易,效果也愈佳。
鏤空雕刻的順序是“先外后內”,應待外層景物及其他襯景的打坯,鑿坯工序全部結束之后,才行鏤空。以鳥籠為例,雕刻步驟如下:
1.刻制外部景物及鳥籠外形。
2.用毛筆畫出鳥籠的各部位結構,并標出鳥籠內禽鳥和景物的位置、動態(tài)。
3.選用適當規(guī)格的鉆具,從各個角度向里層鉆孔,再用長臂鑿串通,削除里層多余石料。每刀削除的石層都應小于鏤空孔,才便于清除。逐步鑿出里層禽鳥、景物的初坯。
4.用扒剔刀、鏟底刀以及小鋸刺等專用刀具從格孔伸入籠內,精細修飾內部景物,力求清晰。操作時要特別小心,宜用豎刀,向縱深使勁,謹防刀柄擋傷外景。在內景全部完工后,再進行外景的修光。